首页

艾丝 42分钟黄金

时间:2025-05-29 12:18:31 作者:河南开封:花式普法走“新”更走“心” 浏览量:30197

  中新网开封5月29日电(张钰惠)5月28日,“网络普法看河南”媒体团走进河南开封,看开封如何开展“花式”网络普法,让基层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学法用法。

  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初心书社党群服务中心银龄书角。中新网 张钰惠 摄

  聚焦“一老一小”,打造网络普法阵地

  走进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初心书社党群服务中心,一个直播支架吸引了采访团的注意,这便是该中心解决社区居民问题的好帮手。

  据了解,初心书社创新网络普法模式,通过立体化、场景化、数字化实践,打造网络普法宣传的全新标杆,成为群众学法用网,提升网络素养的基层阵地。

  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日常围绕“一老一小”重点群体,将普法知识与各类活动结合,多角度、多形式为群众普及法律知识。

  “针对‘一老’,我们打造了网络普法银龄书角,收集食品安全、医疗健康等相关书籍,配备专业法律志愿者,定期开展普法讲座、法律咨询服务,为老年朋友答疑解惑,守护他们在数字时代安心‘冲浪’。”

  针对“一小”,中心以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关切点为切口,开展普法直播,让法治观念扎根青少年心中。自建成以来,围绕重要时间节点,中心开展了“网络普法 e路童行”六一主题宣传活动、“绘文明之扇 扬网络清风”非遗漆扇制作等活动,筑牢未成年人“防护墙”。

  《宋都调解》现场。中新网 张钰惠 摄

  调解节目变普法课,架起群众信赖的“公平秤”

  走进开封市司法局,《宋都调解》现场的屏幕上正播着一期调解案件。

  据了解,《宋都调解》是一档以服务性和教育性为导向的法治电视栏目,将调解和普法有机融合,通过“调解中普法、普法中调解”的创新模式,成为群众信赖的“公平秤”,更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典范。

  “生活中,群众之间的一些矛盾纠纷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处理,民事纠纷很可能转化为刑事案件。”

  开封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宋都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胡微微介绍,《宋都调解》自创办以来,已经成功调解矛盾纠纷600余起,覆盖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农民工欠薪等民生领域,通过调解宣传解读宪法、民法典、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累计播出节目359期,以电视为载体、微视频抖音融媒体全覆盖,一期节目就是一堂普法课,有效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素养。

  据悉,该栏目不仅以全市8000余名调解员作为中坚力量,还聘请100余名退居二线的政法干部、800余名律师加入调解队伍,同时邀请50余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政协常委以及各领域专家担任人民调解监督指导员,为栏目注入智慧与动能。

  开封市博物馆“宋风四雅”体验区。中新网 张钰惠 摄

  “非遗+”,让普法有“颜”更有“料”

  走进开封市博物馆,在“画韵年丰”展厅,身着现代法治外衣的门神年画引人注目。象征和谐社会的和合二仙、公正与威严的化身包拯、惩恶扬善的钟馗,无一不体现着非遗普法的独特魅力。

  在中国汴绣展厅,绣工们正在制作法治香囊。手帕、折扇等文创产品琳琅满目,“依法上网”等标语通过传统针法跃然绢帛之上。

  随后,采访团走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宋风四雅”体验区。点茶师以茶膏为墨,在茶汤上勾勒“清朗网络”图案;插花艺术展中,梅兰竹菊对应“文明用网四准则”。在感受宋代雅致生活美学的同时,也可体验非遗普法带来的雅致。

  近年来,开封市委网信办紧跟时代步伐,探索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可持续普法宣传之路。其中,非遗作为开封的特色瑰宝被纳入普法宣传体系,以非遗为新阵地,围绕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等网信法律法规,挖掘一批有地域特色的非遗法治文化产品,在文化产品创作中传递法律知识,增强普法效果。(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立德树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这种情形下,有些所谓中国哲学研究实则是用西方哲学概念和话语体系“套用”于中国哲学。当然,也有许多中国哲学研究者力图凸显中国哲学独特的概念体系和话语体系,虽然面临语言解释等困难,他们仍试图进入国际学术场域展开哲学对话。

从“仰视世界”到“平视世界”

乌鲁木齐3月26日电 (戚亚平 冯晓玲)连日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区块(自贸试验区第十二师区块)工作专班,主动对接海关、银行等部门,深入企业走访、座谈,推动九鼎集团果蔬及农副产品“一站式”报关程序及“口岸直通”等创新举措的工作进度。

首个由中国主导的世界职教合作组织机构成立

教育部今天(19日)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并发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本次备案、审批和调整的专业,将列入相关高校2024年本科招生计划。

2024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举办 近百位外媒代表参加

讣告称,新中国成立初期,张存浩先生排除万难回到祖国,一生中为满足国家需求多次改变科研方向。他长期从事催化、火箭推进剂、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取得多项国际先进成果。研制出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的高效熔铁催化剂,与合作者首次提出固体推进剂燃速的多层火焰理论,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放电引发脉冲氟碘化学激光器。在国际上首创研究极短寿命分子激发态的“离子凹陷光谱”方法,并用该方法首次测定了氨分子预解离激发态的寿命为100飞秒,该成果被《科学》主编列为亚洲代表性科研成果之一。

《天生我才:冯骥才传》新书出版

经专家团队充分沟通,一致认为行瘤体部分切除对于改善预后意义重大。但是,手术存在较大挑战:肿瘤位置复杂。肿瘤在躯干所占面积较大,边界不清,累及皮肤、皮下筋膜层及肌肉。如何精确评估切除范围,避免造成继发畸形,是手术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且出血多、止血困难。神经纤维瘤瘤体血窦和血管异常丰富且脆弱,术中稍有不慎便可引发大出血。术中常因大失血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情况,且王华身体基础条件较差,脊柱侧弯,手术体位特殊等因素加大术中风险。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